10天12只!香港一公园猴子接连死亡,原因公布

无敌椰子 娱乐 2024-10-24 876 0

10月22日晚,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以下简称康文署)表示,香港动植物公园一只自10月13日起接受隔离治疗的白臀长尾猴当日死亡,相关部门已进行动物尸体解剖化验,以确定其死因。

最近死亡的白臀长尾猴

至今已有12只猴子死亡

香港动植物公园由10月13日至今共12只猴子死亡。

据康文署14日消息称,13日有8只猴子突然死亡,包括3只棉顶狨猴、3只白面僧面猴、1只白臀长尾猴及1只松鼠猴,以及14日有1只正接受隔离观察的白面僧面猴死亡,另有1只白臀长尾猴需继续隔离观察。

经各相关部门的解剖、病理学诊断及化验,并排除其他致病原因后,已确认于较早前死亡的11只猴子感染了类鼻疽伯克氏菌并死于由类鼻疽伯克氏菌所引致的败血病。22日死亡的第12只猴子的相关器官组织亦有发现类似病变,而病理学诊断及化验正进行中。

此前死亡的松鼠猴

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表示,园区内农舍附近的花床底曾于10月初进行翻土工程,而类鼻疽伯克氏病菌在灵长类动物的潜伏期约10天,与工程时间吻合,因此推断猴子死亡有可能与附近翻土工程有关。当局已经化验相关泥土样本,初步结果呈阴性。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称,这次事件是发生在单一园区的动物传染病事件,暂时认为对市民的影响很低,市民无需过分担心。

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表示,类鼻疽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暴雨或台风后湿润的泥土,或是泥土风干后被风吹起,吸入后致病,其致病性不高,年轻人及抵抗力强的人群感染风险较低,高风险群组为老人、长期病患等。他说,市民在接触泥土时可以通过佩戴手套、穿雨靴、戴外科口罩、勤洗手等方式隔绝病源,以降低感染风险。

康文署表示会继续关闭香港动植物公园的哺乳类动物区,以密切监察园内动物健康情况,并继续为照顾动物的员工提供保护装备和提醒员工留意自身的身体状况。现时相关工作人员的健康正常。

香港动植物公园本月14日宣布关闭哺乳类动物区及进行消毒清洁。资料图片

类鼻疽是什么?

类鼻疽是一种由类鼻疽伯克氏菌引致的疾病。它可以影响人类和动物,例如羊、猪、猫、狗等。这种细菌存在于热带地区土壤和泥水中,特别是湿润的黏土。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人类可因接触受污染的土壤和水体(尤其是经破损皮肤/伤口)、吸入受污染的空气、气溶胶或者饮用受污染的水而被感染。人传人非常罕见,但有经血液传播、垂直传播的报道。

土壤和泥水中的类鼻疽伯克氏菌在台风、暴风雨等极端天气下可能会形成气溶胶并经呼吸道感染,在强风和暴雨时更易流行。因此,类鼻疽感染个案较常于台风或暴雨后出现。

易感人群

有长期病患,包括糖尿病、肺病、肝病、肾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感染后发病的风险更高。另外,从事农务,实验室的人员也可能于职业环境中被感染。

目前没有针对类鼻疽的疫苗,

可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感染:

有开放伤口时,避免接触土壤和积水

有开放性皮肤伤口的人以及患有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人群患类鼻疽的风险增加,这类人群应避免或减少接触土壤和积水的机会。

从事农业活动时,注意防护

进入水池、积水、水稻田、烂泥地等环境中应注意防护,穿靴子、袜套等,这可以防止通过脚部和小腿感染。

来源:广州日报 部分来源:香港文汇报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