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王祥龙闫雯雯冷宇
12月11日,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内,一只小熊猫疑似被汽车碰撞受伤,倒在血泊之中挣扎,相关视频经网友发布后迅速引发热议。有人强调危急时刻人的生命安全优先,也有人指出撞伤保护动物当属交通事故理应追责,更有网友对小熊猫的遭遇深表痛心。
12月15日,记者检索发现,近年来国内野生动物被车撞事件屡见不鲜,其结果或动物受伤,或动物死亡,甚至曾出现动物和驾乘人员均死亡的悲剧。在此情形下,人类究竟该如何有效保护动物,进而找寻动物与人类生存的平衡之道?连日来,封面新闻记者就此与保护区交警部门、律师以及动物保护专家展开对话,以期寻求答案。
事发现场
01. 热议
小熊猫疑似被车撞伤
当地交警部门接到好心人报警
12月11日,一段“小熊猫在四川卧龙境内被车撞伤”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流传。视频显示,一只黄色的小熊猫,疑似被车辆撞伤下半身,在血泊中挣扎。旁边路过车辆停在原地,不敢通过。此时,还不断有汽车朝事发地开过。另一段视频显示,受伤的小熊猫,已经停止了挣扎,躺在血泊之中一动不动,不知是否存活。视频中拍摄者表示“撞了小熊猫还肇事逃逸,必须报警”。
12月12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事发地为国道350线一处弯道路段,这里是前往巴朗山的主要通道,国道350线,车辆限速40码至70码不等。有野生动物经常路过的通道,限速提示牌展示低至5码。小熊猫被撞伤的地方,位于道路的一处弯道,周边植被为低矮灌木。初冬时节,山体呈现一片黄褐色。
当日,记者联系到卧龙特区交警部门。据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事发当日,交警部门接到好心人的报警,随后与邓生沟保护站取得联系,保护站工作人员也前往现场进行了处置。
“因为没有目击者,也没有监控视频,暂时没有找到肇事者。”该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也上报到了公安分局,正在进一步处理当中。该负责人还表示,具体追责情况,还要根据现场的准确调查情况判断。
野生动物通道,限速提示5码(图据网友)
02. 寻找
现场有疑似动物血迹
受伤动物个体暂未找到
12月13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管理局发布相关情况说明称,12月11日下午,该局接到游客电话反映,称其在卧龙镇至巴郎山路段,遇见一只疑似被车辆撞伤的小熊猫躺在公路上。
根据游客电话提供的位置信息,管理局立即安排巡护人员,联合交通警察、派出所民警到现场处置。在现场发现了疑似动物血迹,但并未发现小熊猫实体。随即,工作人员迅速分组、铺开拉网式排查,在事发地周围沿着可疑的动物足迹和血迹寻找动物实体。截至通报时间,未找到受伤动物的个体,将依法依规继续调查核实处理该事件。
通报表示,近年来,卧龙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内野生动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国道350线贯穿卧龙保护区,时有各种野生动物穿越公路。在公路沿途,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均设有“注意野生动物穿越公路、爱护野生动植物”等相关提示语的宣传牌。
据悉,下一步,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继续加强公路日常巡护和警示宣传,在野生动物穿越重点区域增设宣传标牌。也提醒路过保护区的各类驾驶人员注意观察,主动避让野生动物,共同努力,守护好野生动物栖息地。
国道350路线
03. 提醒
律师:或涉嫌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
发生事故时都应及时停车查看
12月11日,视频一经发布,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既然是珍稀动物出没的地带就应该放慢速度!如果撞到就要及时报警送去医治干嘛逃逸呢?”也有网友持反对意见称,“如果躲避它(小熊猫),车辆人员出事故谁承担?”
12月13日,四川鼎尺律师事务所胡磊律师表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即交通事故发生以后,车辆驾驶人员应当立即停车查明现场情况,以防损失进一步扩大,本起事故中,驾驶员在与野生动物发生碰撞后,没有报警处理也没有向相关动物保护部门报告,显然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如果被撞伤的野生动物能够确定是因为救助不及时而造成了死亡,那么驾驶员从因果关系上来说可能会构成危害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刑事犯罪,但证据的搜集会较为困难。”
胡磊律师提醒,机动车驾驶员无论是发生了人车交通事故还是机动车交通事故甚至是车物之间的交通事故,都应该及时停车查看情况,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因为事故涉及对象特殊等情况不即行撤离现场的,也应当迅速报告交警、路政等部门。”
04. 现象
野生动物与车辆碰撞事件频发
专家:探讨如何减少冲突更为重要
记者查询发现,近年来,国内多次发生野生动物与车辆碰撞的事件。今年6月14日凌晨,在山西340省道孝义段,一只不满2岁的华北豹在横穿马路时被车辆撞伤,伤势严重,躺在地上一动不动。2021年8月,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中“谢大脚”的扮演者于月仙,在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的一条道路上,不幸与横穿道路的两只骆驼发生了碰撞,最终导致车毁人亡的惨剧。
小熊猫被撞一事发生后,也有网友认为,“虽然人命至上,但小熊猫被撞‘令人心疼’,应该想更多更好的办法来落实动物保护。”
对此,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李晟之。李晟之表示,由于生态环境变好、气候变化等多种原因,在交通道路上发生撞死、撞伤动物的事情,在未来会大量发生,很值得讨论。
“现在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已经从建立自然保护区,让野生动物和人分离,进入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阶段。所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意味着人和野生动物的重叠越来越多,矛盾越来越多,交集越来越多,冲突越来越多。这样的事情未来是大概率的发生,而且发生的地方也会越来越多。今天是人伤害了其他的动物,明天动物也可能伤害人,比如说黑熊伤人这种事件也会越来越多。”李晟之认为,这样的现象发生一方面是我们把动物保护得更好了,野生动物更多了,活动范围扩大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的原因,导致野生动物可能分布的区域、栖息活动范围在变化,人的活动也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我觉得未来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阶段,会越来越多地发生类似冲突事件。”
发生了这样的事件应该如何解决?李晟之认为除了在一些地域加装标识,提醒、教育司机,主动减少问题发生之外,被动地适应也很重要,如大众的心理要改变:“可能大家以前觉得伤害野生动物的事件就是一个不可饶恕的事情,但实际上大家也要在心理上做好准备,人和动物的交集会越来越多,比如野猪还出现在南京城区,我觉得大众的心理也要适应野生动物会进入人类的圈子。因此不要将偶然发生的车辆冲撞动物的事件看得过重,不能因噎废食,将事件上升到故意伤害动物的高度,而是应该去探讨如何解决,如何减少事情发生的概率。”
李晟之认为,人和野生动物冲突是随机事件,但通过一些监测,可以大大减少。如可以通过科学数据的监测,如研究野生动物的迁徙规律,对于动物行为学的深刻学习和研究,去主动加强监测,通过更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如在动物活动频繁的时段对交通进行管制,或者在动物迁徙的路线上设置动物通道。“在了解的基础上,再来探索管理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