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7日消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在快节奏的生活下,释放焦虑、心灵治愈、情感陪伴……“情绪价值”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口头禅。与此同时,解压玩具、心情安慰类产品和服务也迅速走红。
中消协报告显示,2024年,情绪释放将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有望打造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热点。为何情绪消费受到追捧?背后有哪些产业新机遇?又该怎样推动这一新消费场景健康发展?
中午时分,浙江绍兴越城区的一家文创店前挤满了人,店主吆喝的不是现炸臭豆腐,而是一款毛茸茸的、画着迅哥儿表情的“臭豆腐”挂件。顾客买完单后,店员会假装把这些“臭豆腐”下到油锅里,制作后再交到顾客手中,给足了情绪价值。来自宁波的毛女士说,她特别喜欢这些毛绒玩具,之前来过两次都没买到。
毛女士说:“真的太火了!我已经去过两次了,都没有。因为可爱,买回去放在家里也是挺好看的,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这个东西比较暖心。”
这种花小钱买开心的情绪消费,近段时间在年轻人中十分流行。绍兴某文化公司市场部主管尉韦媛介绍,这些形象可爱的食物玩偶和有模有样的烹制、打包等购买仪式,很受欢迎,产品的销量也持续上涨。
尉韦媛说:“目前毛茸茸‘臭豆腐’的销量有3000多个,供不应求,现在基本上每天在催着工厂赶工,到货了之后,卖几个小时就没了。”
《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情绪成为年轻人的消费需求,近三成受访年轻人会为情绪价值而买单,比如做陶器、练瑜伽、城市漫步(Citywalk)等,形成了一股消费新业态新潮流。
在江西吉水县燕坊古村,这里的陶艺制作体验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在陶艺体验室里,前来解压的年轻人亲手揉泥、塑形、烧制,将一块块普通的泥巴变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释放了压力,还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游客陈嘉毓说:“来这里体验动手的快乐,我们可以学到传统文化,根据自己的喜好、想象力进行创作和改造,在制作中能够缓解紧张情绪,还能提升生活质量。”
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看来,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是情绪消费兴起的主要原因。
吴萨表示:“在这种需求的背景下,很多情绪消费的产品应运而生。它们可能比较简单,其实都不是很贵,但是能很好地舒缓大家的情绪,提供很好的情绪价值,其实是对消费产品的一种有益补充,应该说这种产品的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
情感需求的多样化也促使情绪消费成为一大趋势。比如,情感树洞、在线倾诉平台等满足了人们匿名表达和寻求情感共鸣的需求。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年轻人更注重个性化与自我表达,愿意为体现独特情感和态度的产品买单。
江瀚介绍:“这种状态在之前一些发达国家,比如,在日本和欧美都有体现。当前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相对开放,年轻人更加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愿意尝试一些单价不高,但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的产品,这是消费倾向的变化,特别是情绪消费倾向变化的核心原因。”
情绪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一旦从心理价值转变为市场价值,就变成可以度量的商品,嗅觉敏锐的商家更是趁势抓住这一风口。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与“情绪”相关的专利超过3700项,表明企业越发重视对情绪价值的挖掘。
在山东临沂兰山区的一家供应链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设计生产包括解压玩具在内的各式产品。这家公司的总经理耿延周向记者介绍,他们的产品现在不仅在国内热销,还走出国门销往海外。
耿延周表示:“我们设计生产的解压玩具品类比较多,像粘粘乐,有水果、动物、卡通形象等各式各样的款式,包装也比较丰富。它的价格区间从一元多到几十元不等,目前也销往国外,销售人群、销量和国内差不多。”
随着情绪消费的兴起,相关产业迎来一系列新机遇。而对积极情绪的追求,不仅影响着消费选择和消费行为,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消费模式,并不断诱发商家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吴萨认为,在未来,情绪消费产品的供给将会更多元。
吴萨表示:“第一,我认为是创意产业,因为情绪的消费,里面去释放的这种载体其实是很多元的,这需要通过创意去支撑市场。第二,我觉得虚拟商品的市场也会有很大的空间,大家去释放并不一定是实体性的,甚至还有一些叫醒服务、哄睡服务等,现在都出现了,这都是一些情绪价值,形成了新兴的消费产品和新的消费业态。还有一些跟康养相关的,更健康的饮食、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去引导大家,以此来舒缓情绪。”
推动情绪消费的健康发展,企业和商家应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质量。江瀚表示,要通过研发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体验效果,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江瀚说:“商家要加强产品的创新和研发,在这个时代只有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只有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才能够抓住消费者的心。”
情绪消费的兴起既是市场发展的新机遇,也是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吴萨表示,加强行业的规范和监管也十分必要,应制定相关标准,对情绪消费产品和服务进行质量和安全监管,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吴萨说:“因为情绪价值的引导是很复杂的事情,要加强监管,加强引导,也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不能让企业为了追求经济价值就不顾社会责任,一定要确保企业提供的产品有正面的社会影响。另外要注重对理性消费意识的引导,要增强消费风险的防范意识,谨慎选择商品和服务,避免冲动消费。”
相信通过多方协作,情绪消费在未来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积极改变。(记者李思默李栋白植清李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