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茂控股附属与和美多订立战略合作备忘录
来源:湾区007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如果一个人的水平很高,他为什么同时又亏得一塌糊涂呢?
不少人给007转发一篇,所谓高赞的三万字长文。
我看了下,笑而不语。
很多人不大了解文章作者,可其在业内太出名了,这个名字搜下,就会知道:
有没有搞错?如果作者水平真的很高,那么他的业绩怎么会这么差?
这基金经理仅管理2支基金,几千万规模,管理期最长的一支,从19年5月到23年底,仅21年略超行业均值,其余4年全部跑输,23年还勇夺灵活配置型公募倒数第一。
给各位感受下,如此剧烈的持仓变化,即使公募也是很少见的,可以看黄色部分,重仓报告期数:
我审视了该基金经理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它自2019年5月成立以来,最初主要投资于房地产行业。然而,在他接手几个月后,基金的前十大持仓几乎全部转向了白酒行业。接着,在短短三个月内,这些持仓又迅速调整为新能源领域。再过三个月,基金的重仓股又变成了医药和消费品行业,如此频繁地进行行业轮动。
这种投资策略显示出基金经理在不同行业之间快速切换,试图捕捉市场热点和短期趋势,但这种频繁的行业轮动也可能反映出缺乏长期稳定的投资策略。
这两年21年底重仓半导体,22年又重仓新能源,先搞上游材料,年底几乎满仓储能,23年又重仓电池。把基民坑惨了。
我统计了下,从19年5月上任,到去年底卸任,65%的重仓股仅持有一个报告期,3个月左右,21%仅持有2个报告期,6个月左右,也就是86%的个股持有期也就半年左右。
所以产品换手率高的吓死人:
很难相信,有人一边声称自己花费了14个月的时间撰写,声称深入理解后可以受益长达30年,其核心理念是借鉴辜朝明关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理论;而另一边,他却在新能源和成长股领域进行激进投资,频繁更换投资标的,结果在短短两年内损失了超过60%的资金。
这只能说明他本人并不真正相信他所宣扬的理论,否则他早就选择投资红利股了。他的行为更像是一个典型的投机者,追逐短期利益,却试图构建一种宏大的叙事。
这让我想到了国内某家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该公司的许多产品在国内遭遇了重大风险,老板随后逃往香港,专注于销售海外产品和香港保险。他每天都在批评中国经济的困境,预言其即将崩溃,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策略。
《繁华渐逝》的文章刷屏,仔细看了下就是出租车司机的水平。难怪长年业绩倒数最终下岗。
所以,这种文章呢,我们最好是不要再看了。
典型的自己炒股能力差怪社会,那么多公用事业、资源类和银行的股票这几年涨了多看不见,还说A股没有价值,真的太菜了。
提升投资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远离怨妇,多研究研究真正的大佬怎么说和怎么做。
千万别听那些单吊新能源成长股的sb基金经理说什么清仓股票保留现金。年内降息预期已经升到两次,曙光就在眼前。左手资源,右手纳指,轻轻松松就把下半年过了。
不过,也有人说:
文章写的是真好,毫不夸张的说,是对当前经济分析最准确最全面的一篇文章,建议大家反复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繁华渐逝》的作者寇文红此前是一位基金经理。
资料显示,寇文红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任光大证券(维权)研究所研究员;2010年12月至2015年3月任天治基金研究部研究员;2015年3月加入国联基金(前中融基金),任研究部总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
寇文红在公募期间的表现有些糟糕,先后管理的两只基金均大幅亏损。
《繁华渐逝》的精彩程度与寇文红业绩的糟糕程度形成的反差过于鲜明,笔者甚至都有些恍惚。
也许投资业绩并没有体现出来寇文红的研究深度也很正常。
凌鹏目前是荒原投资创始人、总经理兼投资总监。2006-2012年,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任首席策略分析师,曾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一名。2013-2014年,任东吴基金研究部副总经理、投资专户副总经理以及基金经理等。2015-2016年,任兴业全球基金研究部副总经理、投资专户经理。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任首席策略分析师、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一名,可以说凌鹏曾经也是研究领域的天花板了。
拉长周期看,凌鹏的业绩要好于寇文红,但其实也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说这个并不是想嘲讽两位大佬,而是想说研究和投资是两码事,研究很难,但投资更难。
金融领域其实门槛很高,券商的分析师、基金的研究员,甚至是银行的大堂经理,无一例外。
但高学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基金经理。就像凌鹏在《从研究到投资的挑战与跨越》中提到的:
做卖方的时候,可以把上市公司研究的很清楚,优缺点分析的很全面。做投资的时候,国茂控股附属与和美多订立战略合作备忘录不管怎么分析,最终就要落实到两个字“买”或“卖”。什么叫决断力?手要快,心要狠,比如上午剁掉了下午还会追回来,这样显得非常有决断力。
心要狠是什么意思?对任何上市公司没有感情,上市公司只是一个符号。我们做过研究的都知道,卖方研究做的越久,对上市公司就越有感情,有些时候会被上市公司的企业家们的魅力感染。所以很多人会说卖方成不了六亲不认的剑客。
之前很多年我也曾经认同过这个论调,我也试图培养过手快心狠的技能。结果我发现有些事情你就是做不到的。你是一个什么人,什么出身,你经历的过往,你是改变不了的。像我们做研究出身的人,总归是希望对一个事物要究其本质,所以会反复的从很多方面去推敲。当你琢磨久了以后,你就会发现你确实是做不到手快心狠。
总而言之,高学历只是门槛,研究透彻也只是开头,落实到投资上是要有一定天赋,能够战胜恐惧,克服贪婪,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做好当下,知行合一。
这就是真正的专业宏观分析文章的鸿沟——强大的预见性。而且因为论证过程的严谨,会很枯燥,流量并不高。
作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想要找寻有价值的观点,第一条就是看他的过往。
他是研究员,就看他过往的判断;
他是投资者,就看他过往的业绩。
一个长期判断失误的人,或者长期投资亏损的人,那么他的观点,对于指导投资是毫无价值的,甚至会在心理上产生误导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