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 (冯玲玲)“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不仅关系民生福祉,更关乎国家发展全局。近年来,金融机构不断探索创新,积极推动协同联动,多措并举做好养老金融服务,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贡献力量。
让金融服务有“智慧”、有温度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97亿,占总人口21.1%。随着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大关键问题。
厦门市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至2023年末,厦门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44.23万,老龄化率14.7%。如何做好当地的养老服务,是厦门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做实基本养老服务、做强养老服务产业,近年来,厦门每年投入超2亿元财政资金,打造出一条颇具地方特色的“近邻+养老”模式,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
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2023年10月,养老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被提出,随后各相关机构围绕养老服务纷纷发力。
中国农业银行厦门分行探索构建“养老服务生态联盟体系”的思路,作为养老服务的“桥梁”,联动政府部门、医疗、养老、金融、老年社会组织以及企业等机构,打造了养老服务的良好生态圈。
在老年客群聚集的厦门东浦支行,随处可见专门针对老年人需求的适老化服务,暖心的细节感拉满。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等候区、加装起身辅助器的敬老专座椅、智能升降坐便器等设施,让老年人行动更加方便;厅堂的“老年人优先窗口”、“适老化服务咨询台”、政务一体机,让老年人办理业务更加高效;增配的血压计、助听器、拐杖、帮助呼叫器、移动填单台、大字版填单模板等助老设施,让老年人享受到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图为中国农业银行厦门东浦支行厅堂一角。冯玲玲 摄
在东浦支行“金岁之家”适老服务体验区,还设置了康健角、康安区、康养吧等专区,以各种“科技适老”设施,提升智慧助老的服务水平。此外,据农业银行厦门东浦支行相关负责人郑华达介绍,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特殊群体,该行制定了“绿色服务流程”,提供视频连线核实及上门核实等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办理金融业务。自2023年以来,已累计为老年群体提供上门服务150余次。
“这个银行支点虽然面积不大,但服务周到,感觉非常温馨。老年人使用手机银行不方便,到银行网点有工作人员的协助,我们办理业务才更方便、也更安全。”在厦门生活40余年的七旬老人卫强说。
助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小饭碗”承载着“大民生”,老年助餐服务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据悉,厦门目前着力解决社区高龄化、独居化、空巢化人群吃饭难的问题。截至今年10月,全市共建成长者食堂58家、社区助餐点435个,广泛分布在岛内外街头厝尾,大幅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今年7月,厦门首个市级长者食堂结算平台项目在湖里区殿前社民安堂社区长者食堂落地。该平台不仅支持老年人刷脸就餐、“免申即享”补贴直接抵扣、实时查询消费信息等功能,还助力政府补贴实现精准发放、有效监控补贴资金使用,是农行厦门分行助力老年客群跨越“数字鸿沟”的创新举措,有效解决了养老助餐食堂存在的老年人支付不便、餐厅对账繁琐等问题。
图为老年人在民安堂社区长者食堂排队用餐。冯玲玲 摄
养老服务的完善,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政策引领与资源整合。而银行在此过程中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在服务政府战略规划的同时,推动科技产业与养老产业深度融合,助力智能化产品更快、更广泛地应用到养老场景中。
在农行厦门分行“金岁之家”智慧健康养老小屋里,展示了一款名为“孝敬通”的智能产品。“孝敬通”由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针对居家老人安全防护难、健康监护难等问题,通过物联网技术和智能硬件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实时监控、紧急呼叫、跌倒报警、健康数据监测等功能。据了解,目前“孝敬通”已广泛应用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多种场景,通过与社区服务机构合作,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养老环境。
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旭黎对中新网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初创业至今,立林一路来的成长壮大都离不开金融支持。农行为厦门立林集团下属子公司及其多家关联企业开展投行并购、现金管理、信贷、代发工资等金融服务,其中,为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投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2600万元,有效满足企业运营资金需求。
从银行网点的适老化改造,到社区的精细化服务,再到对科技企业的金融助力,在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多元场景中,农行厦门分行推出了一系列务实创新的举措,联合各方力量,让银发一族获得更多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