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出兵乌克兰疑云迭起 多方情报引发关注

无敌椰子 新闻 2024-10-21 666 0

朝鲜出兵乌克兰疑云迭起

据央视新闻援引韩国情报机构国情院消息报道,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8日晚间,朝鲜决定向俄罗斯派出4个旅团的特战部队士兵参战,总规模为12000人。如果该情报得到证实,这将是朝鲜自1953年以来首次大规模参与外国战争。朝鲜出兵乌克兰疑云迭起!

朝鲜出兵乌克兰疑云迭起 多方情报引发关注

韩国国情院确认,首批在俄远东地区进行适应性训练的朝鲜士兵预计将投入俄乌作战前线。他们将身着俄军服、使用俄制武器和西伯利亚居民证件。而乌克兰情报官员则透露,有2600名朝鲜士兵正准备向俄南部库尔斯克地区增援。

有关朝鲜军人抵达乌克兰战场的消息日益增多。乌克兰认为交战对手中增加了伊朗和朝鲜,韩国则担心朝鲜可能在乌克兰获取宝贵作战经验。俄罗斯一直否认朝鲜军人及其弹药出现在乌克兰战场。朝鲜出兵乌克兰疑云迭起!

朝鲜出兵乌克兰疑云迭起

10月16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再次辟谣,称这些消息是“又一则谣言”,并表示英国和美国情报机构没有提供任何证据。同一天,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表示现阶段无法确认朝军是否抵达乌克兰,但谴责俄罗斯与朝鲜深化军事合作。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也表示,尽管无法独立证实相关报道,但这些报道令人担忧。

朝鲜出兵乌克兰疑云迭起 多方情报引发关注

直到10月18日,韩国国家情报院给出了明确说法,警告朝鲜已决定派遣包括特种部队在内的4个旅共计1.2万名士兵参加乌克兰战争,并开始调动部队。韩国总统尹锡悦为此召开紧急安全会议,强调将与国际社会合作采取相应措施。

朝鲜出兵乌克兰疑云迭起 多方情报引发关注

韩国国情院披露了更多细节,如俄海军太平洋舰队的舰艇运走首批1500名朝鲜官兵,送往滨海边疆区的四个军事基地。据称,这些士兵已经领取到俄军的军服与制式武器,开始进行战地适应性训练。此外,乌军战略通信和信息安全中心公布了一段视频,显示一群亚洲人面相的士兵在俄滨海边疆区谢尔盖耶夫斯基训练中心领取装具,他们留着黑色短发,发出朝鲜口音的短语。

朝鲜出兵乌克兰疑云迭起 多方情报引发关注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透露,预计到11月1日,将有11800名朝鲜士兵完成在乌作战的准备工作。他还提到,第一营由2600名士兵组成,准备部署到库尔斯克地区。然而,专业人士对此持谨慎态度,认为朝鲜军队可能只是帮助防守俄乌边境。

朝鲜出兵乌克兰疑云迭起 多方情报引发关注

对于朝鲜是否出兵援俄,最紧张的国家是韩国和乌克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警告称,俄罗斯的秋冬计划包括“朝鲜实际参与战争”。他向最高拉达提交了一份旨在结束战争的路线图,并携带该计划前往布鲁塞尔参加欧盟峰会。乌克兰外交部长安德烈·西比加呼吁盟友扩大军事支持。

朝鲜出兵乌克兰疑云迭起 多方情报引发关注

过去一年来,朝鲜和俄罗斯的交往不断加深。去年7月,时任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访问平壤,双方表示将加强军事联系。今年6月,普京回访朝鲜期间,双方签署了《俄朝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一些人认为,根据条约内容,朝鲜可以对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然而,也有分析认为,由于条约尚未全部通过批准,两国无法实现以条约为依据的军事支援。

朝鲜出兵乌克兰疑云迭起 多方情报引发关注

如果朝鲜出兵乌克兰,可能会从真实战场获得反馈,了解其装备性能和人员能力,从而做出调整。韩国军事专家认为,朝鲜能赚取丰厚外汇,并换取先进军事技术。韩国国情院公布了朝鲜对俄罗斯的物质援助,自2023年8月至今,朝鲜先后70多次向俄输送总计1.3万余个集装箱,内有炮弹、导弹等弹药。

朝鲜出兵乌克兰疑云迭起 多方情报引发关注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盘点了战场上缴获的朝鲜产武器,经分析,多数朝鲜产武器良品率低,缺乏精密打击能力,但能够以数量攻势维持战线。俄乌双方都无法取得空中优势,进攻和防守均依赖于榴弹炮,且都在长期高强度炮战中饱受弹药短缺之苦。乌方认为,朝鲜从2023年秋季开始向俄罗斯供应弹药是火力天平发生倾斜的主要原因。

朝鲜出兵乌克兰疑云迭起 多方情报引发关注

联合国制裁监督员曾告诉联合国安理会,今年1月2日落在乌克兰哈尔科夫的一枚导弹的碎片被确认为来自朝鲜的火星-11系列弹道导弹。处于高度备战中的朝鲜是常规武器的生产大国,多年来积累了大量苏式军火库存。美国曾指责朝鲜向瓦格纳雇佣兵集团供应过炮弹。

朝鲜出兵乌克兰疑云迭起 多方情报引发关注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发布报告,指出2023年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悬挂俄罗斯国旗的船只至少5次往返于俄罗斯杜奈港和朝鲜罗津港,运输了数百个集装箱。美国政府最近披露,朝鲜已经提供了超过1000个集装箱的武器弹药。不过,无论是武器运输还是两军合作,俄方均予以否认。

朝鲜出兵乌克兰疑云迭起 多方情报引发关注

朝鲜出兵乌克兰疑云迭起 多方情报引发关注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