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3家沪深上市公司披露公告,表示公司或控股股东已与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或取得贷款承诺函,将使用贷款资金用于回购或增持,涉及资金总额超过110亿元。这标志着首批回购增持案例正式落地。
此前,一行一局一会下发通知,明确首期3000亿回购增持再贷款进入落地阶段,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商业银行通过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可激励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积极回购和增持股票,同时为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此举将为市场注入充足的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提升上市公司信心,加大发展步伐。给予金融机构自主决策权、规定贷款利率上限等举措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加灵活地运用资金。
截至发稿时,共有23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或控股股东已与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或取得贷款承诺函,将使用贷款资金用于回购或增持。这些公司包括中国石化、招商蛇口、招商轮船、招商港口、中远海控等。其中,中国石化既参与增持计划也参与股份回购,其控股股东获7亿元授信用于增持计划,并获得中国银行不超过9亿元授信额度用于股份回购。
首批回购增持贷款的上市公司覆盖了主板、科创板、创业板等多个板块,各类所有制企业都有,包含央国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央企上市公司发挥带头作用,大市值行业龙头、指数权重股公司在首批名单中占有一席之地。
根据规则,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和主要股东增持股票需要满足相应基本条件才可纳入政策支持范围。例如,上市公司应当符合《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第八条规定的条件,且不是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主要股东增持的上市公司也不得为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主要股东原则上为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具备债务履行能力,且最近一年无重大违法行为。
从首批公告的案例看,上市公司或主要股东已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或取得银行方面贷款承诺函,表明贷款已获得审批通过,贷款资金可以确保到位和及时发放,避免了“忽悠式”贷款回购增持的情况。
目前,更多上市公司有申请回购增持贷款的意向,也在密集与银行接洽,后续可能有更多上市公司披露相应公告。
为了保障回购增持贷款工具发挥应有功能,大股东使用增持贷款只能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进行,而对股票回购,证监会已有要求,也是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进行。这意味着上市公司或主要股东需要在交易日的连续集中竞价交易时段买入股票,这将对股票价格起到直接的支撑作用,并带动市场交易量增加和活跃度提升。
为了避免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一行一局一会要求申请贷款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应当开立单独的专用证券账户,专门用于股票回购和增持。该专用证券账户只允许开立一个资金账户,且应当选择贷款机构为第三方存管银行。该专用证券账户不得办理转托管或者转指定手续。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具有低利率支持、专款专用、风险自担、监管豁免和协调管理五大特点,确保资金专项用于股票回购和增持,防止资金挪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此次创设新的工具是为了支持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回购增持股票,为其维护公司价值、开展市值管理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从首批回购增持贷款银行看,共有6家商业银行参与,包括工农中建四大行及招商、中信等股份制银行。此前共有21家金融机构获批具有参与再贷款资格,这些机构均为全国性机构,在各个地区都有分支机构,可以及时对接上市公司和股东,为其提供贷款服务。
目前有的商业银行已发布内部指导文件,布置回购增持贷款营销工作。不少商业银行明确表示,将充分发挥资金融通的优势,与上市公司、股东加强沟通,积极支持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市场人士分析,2.25%的贷款利率对于上市企业和主要股东来说是很低的利率,体现了中国人民银行对推动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支持力度。只要上市公司分红率高于2.25%,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使用贷款回购和增持股票就是有利可图的,料将显著激发其回购增持热情。
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披露上市公司回购计划1309单,计划回购金额上限合计1750亿元;共披露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增持计划918单,增持金额合计上限611亿元。田轩表示,今年A股上市公司大规模回购增持传递出了积极的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彰显对公司长期前景的坚定信心。